长春高新的生长激素神话彻底破灭了|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记者 |
界面新闻编辑 | 谢欣
4月20日,长春高新首次交出近二十年来营收、净利双下滑的年报,2024年实现营收134.66亿元,同比下降7.55%;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5.83亿元,同比下降43.01%。
同时,长春高新公布今年一季报,其业绩颓势不减,实现营收29.97亿元,同比下降5.66%;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73亿元,同比下降44.95%。
4月21日收盘,长春高新报87.1元/股,跌5.27%,当前市值为355亿元。百克生物报20.79元/股,跌4.76%,当前市值为86亿元。
实际上,从2019年开始,长春高新的营收和净利润增速已经逐步放缓,2024年上半年,长春高新的净利润增速首次出现负增长,同比下降20.4%。
长春高新成立于1993年,最早业务以高新区基础设施建设为主。1997年,长春高新出资6000万和金磊成立金赛药业。随后,金赛药业正式推出了第一支国产重组人生长激素粉剂“赛增”,又陆续推出水针“赛增”和长效水针“金赛增”。在生长激素的助推下,长春高新业绩实现爆发式增长,多年保持营收和净利润双位数增长,市场份额稳居第一。
随着生长激素业务的成功,长春高新开始围绕生物医药领域拓展产业链。2004年,长春高新出资成立百克生物,主营人用疫苗的研发、生产和销售。2021年百克生物在科创板上市。
此外,长春高新旗下还拥有华康药业、高新地产等子公司,业务覆盖基因工程、生物疫苗、现代中药、房地产等。
在长春高新的众多产业中,金赛药业是不折不扣的“现金奶牛”,常年为长春高新贡献八成左右营收。但是近几年,金赛药业业绩下滑严重,直接导致长春高新业绩增速一年不如一年。
2024年,金赛药业实现收入106.71亿元,较上年同期降低3.73%;实现归母净利润26.78亿元,较上年同期降低40.67%。
集采无疑对金赛药业的业绩造成剧烈冲击。2022年,长春高新曾因集采风声股价闪崩,市值一月之内蒸发250亿元。2022年1月,广东省医保局牵头的11省联盟集采发布文件,重组生长激素纳入集采,长春高新的粉针降价进入集采。此外长春高新涉及的集采项目还包括河北省化学药品及生物药品集采、福建省第三批药品集采、浙江省第四批药品集采。
在此期间,虽然长春高新的业绩仍然增长,但是增速已大不如前,2023年营收增速降至15.35%,净利润增速降至9.48%。这一年,长春高新的毛利率也同比减少2.03%至85.97%。
这几年,长春高新大力发展长效水针,但是同类产品上市在即,长春高新独占市场的时代即将过去。2024年1月、3月、9月及12月,特宝生物、维昇药业、诺和诺德及天境生物分别发布公告称旗下长效生长激素获得国家药监局受理。
另外,生长激素属于消费医疗,在经济环境整体下行的背景下,部分家庭可能因经济压力放缓或暂停治疗计划,加上新生儿数量持续减少,生长激素的潜在市场规模增长受限。尽管长春高新将生长激素的适应症拓展到成人领域,比如用于成人领域的成人短肠综合症、重度烧伤、AGHD成人生长激素缺乏症,但短时间内还未见到成效。
除了金赛药业的生长激素之外,百克生物的带状疱疹疫苗曾被视为长春高新的下一个盈利增长点。2023年,百克生物业绩大涨,实现营收18.25亿元,同比增长70.30%,主要原因是带状疱疹疫苗大卖。
但到了2024年,百克生物的业绩出现滑坡,营业收入约12.29亿元,同比减少32.6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2.32亿元,同比减少53.67%。并且2025年业绩仍在进一步恶化,实现营业收入1.62亿元,同比减少39.96%,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6.43万元,同比减少98.24%。
百克生物表示,受外部环境及受种者疫苗接种意愿不足等因素影响,公司带状疱疹疫苗销售、使用数量减少,接种、发货数量下降,营业收入及净利润同比下滑。另外,2024年百克生物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共计3995.13万元。
在国内市场,百克生物的主要竞争对手是葛兰素史克(GSK)生产的Shingrix,该疫苗于2020年6月28日正式在中国上市销售,2023年10月开始由智飞生物经销。百克生物的带状疱疹疫苗则从2023年4月在全国各地上市销售。百克生物在2024年2月的机构调研时称,据初步统计,截止到2023年年底,公司带状疱疹疫苗已有效覆盖全国近三分之一接种点,预计2024年,接种点覆盖率将持续增加。
据西南证券统计,2024财年,带状疱疹疫苗批签发88批次,其中百克生物批签发39批次,GSK批签发49批次。

从上图可以看出,2023年,百克生物的批签发数量更多,但是进入2024年,GSK的批签发数据赶超百克生物。